乌巢、故市在今延津县小潭、十里铺一带。延津县城乡规划局局长翟跃江考证说:在当时以畜力、人力为主的运输时代里,从黄河北过黄河渡口向南运送粮草必然会选择一个接近直线的方向。
袁绍的运粮车队有两条路线,一为从延津渡渡河到大宾方向,一为从白马津渡河到大宾方向,同时从粮草的安全角度考虑,放置在袁绍营寨的后方腹地更为合适。
根据距离(绍营北40里)推算,大约在今227省道沿线附近。从袁军可能的两条行军路线来看,向西应该不超过榆林乡,向东不超过延津县城,均在今延津县域范围之内。
乌巢,汉代地名,因南临乌巢泽而得名。故址在今河南省延津县境内,具体地址是僧固乡东史固村(考证见《延津县志》)。
公元200年(汉献帝建安五年)官渡之战爆发以后,袁绍屯粮于乌巢。曹操采纳谋士许攸的建议,亲率五千精兵夜袭乌巢,成功地烧毁了袁军的所有粮草物资。袁军旋即大败于官渡。事见《三国志.袁绍传》等。
关于乌巢的位置,在史料中的记载不多见,但从有限的资料当中仍然能够找到它的位置所在。在《水经注》的“济水”篇中曾提到,济水向东流经酸枣县的乌巢泽,在泽北有一处古市亭。
在晋代的《太康地记》中也有相同的记载,该书称,乌巢泽在酸枣县的东南一带,其中还明确指出,此地便是当年曹操采纳许攸之计,截断袁绍粮草的地方。从这两处史料中可以得知一个关键信息:乌巢在酸枣县内。